产燕窝金丝燕的种类及分布

金丝燕的生活环境条件及生殖生物学金丝燕栖息需求的环境条件,首先是筑巢的洞穴需求全黑暗,湿度90%左右,温度28~30℃。 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西亚、越南、泰国等热带栖息地的金丝燕…

金丝燕的生活环境条件及生殖生物学金丝燕栖息需求的环境条件,首先是筑巢的洞穴需求全黑暗,湿度90%左右,温度28~30℃。

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西亚、越南、泰国等热带栖息地的金丝燕,交尾在空中飞翔和巢穴中完成。在该区域,金丝燕产卵前约30天雌雄燕一起筑巢,需约30天,每年4月、8月、12月是金丝燕的产卵高峰期。1年1对金丝燕可产3次卵,每次2枚,卵的孵化期约20天。金丝燕雏鸟孵化出后雌雄金丝燕会一起哺育,约40d后小金丝燕即能自行飞翔觅食,且另行寻找栖息点,不再使用原巢,从筑巢到小金丝燕飞离需约90天。

产燕窝金丝燕的种类及分布

产燕窝的金丝燕属于雨燕目(Apodiformes)雨燕科(Apodidae)金丝燕属(Aerodramus),传统意义上的燕窝绝大部分来自于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fuciphagus)种群所产的巢穴。爪哇金丝燕采用固化唾液的方式筑巢,从而形成白色的巢穴(Whitenest)——燕窝。另外一种是大金丝燕(Aerodramusmaximus),该种群生产的是黑色的巢穴(Blacknest)。第三种是白腹金丝燕(Collocaliaesculenta),其生产的巢混合有苔藓类物质。食用燕窝主要产自东南亚国家,生产量较大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缅甸。

爪哇金丝燕分布于西印度洋至南亚岛国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巴拉望、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太平洋西南诸岛。此外,印度洋的安达曼和尼科班群岛和我国海南岛也有爪哇金丝燕报道。在我国,大金丝燕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南部与不丹交界的边境上,在海南省大洲岛的岩洞中发现有少量爪哇金丝燕的巢穴,由于过度采集,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现已进行保护人工增殖研究。

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fuciphagus)

产燕窝金丝燕的种类及分布

雨燕科金丝燕属。上体黑褐色,头顶、两翼和尾羽更为暗浓;腰带斑较淡,下体为灰褐色,臀部比其他部位稍显淡色。尾部稍分叉,翅膀长而窄。喙和脚是黑色的。体长110~120毫米,重15~18克。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爪哇金丝燕6个亚种的燕窝均为可食用燕窝。

淡腰金丝燕(Aerodramusgermani)

产燕窝金丝燕的种类及分布

属雨燕科金丝燕属,又名“戈氏金丝燕”。淡腰金丝燕上体黑褐,头顶、两翼和尾羽更为暗浓。腰带斑较淡;下体为灰褐色,羽轴略呈暗褐色。体长约120毫米。淡腰金丝燕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包括马来半岛与中南半岛等地区,在中国也有分布。

栖于岩洞外,常在红树林、橡胶林等上空飞翔。以昆虫为食,终日沿着海岸、岛屿飞行捕食飞虫,很少休息。它们飞行时不能像家燕那样做急剧转折,是尾羽不呈叉状的缘故。

淡腰金丝燕有3个亚种:A.g.germani、A.g.amechanus和A.g.brevirostris。第一个亚种A.g.germani曾被认为是与爪哇金丝燕同种的金丝燕,但现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大金丝燕(Aerodramusmaximus)

属雨燕科金丝燕属,又名“黑巢金丝燕”。大金丝燕的羽色上体呈褐至黑色,带金丝光泽,下体灰白或纯白。喙细弱,向下弯曲;翅膀尖长;脚短而细弱,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只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它们的跗跖全裸或几乎完全裸出,尾羽的羽干不裸出。一般都是轻捷的小鸟,体型比家燕小,体重也较轻,雌雄相似。

大金丝燕分布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是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低地森林和山地森林,营群栖生活。

大金丝燕大金丝燕能像蝙蝠那样通过回声定位法在黑暗的洞穴中任意疾飞。其“声呐”人耳能听见,由频率为1500~5500赫兹的“咔嗒”声组成,每秒约6次。大金丝燕的巢呈小托座状,有时有一点蕨类和树皮,可能黏附在树或峭壁上,但通常建在山洞或海岸洞穴中。一个鸟群可多达100万只。

印度金丝燕(Aerodramusunicolor)

属雨燕科金丝燕属。主要特征是深棕色的背部,腹部颜色略浅;短而略缩进的尾部。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小灰腰金丝燕(Aerodramusfrancicus)

属雨燕科金丝燕属。主要特征是深棕色的背部,腹部颜色略浅;短而略缩进的尾部。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白腹金丝燕(Collocaliaesculenta)

属雨燕科侏金丝燕属。白腹金丝燕背部和臀部是明亮的蓝黑色。有时看起来全身与冠都是黑色的。胸部黑色,腹部和侧翼白色及边缘有黑色斑点。翼尖圆,后翅黑色。尾部呈圆形,浅凹口有白斑点。体长90~115毫米,声音是柔软的啭鸣声。白腹金丝燕外形与白腰金丝燕(A.spodiopygius)相似,但通过背部和腹部可将两者相区别。白腹金丝燕在岩洞内筑巢,用胶质唾液黏附一种绳索状的草,在岩洞垂直的岩壁上造窝。它们在森林、溪流、小河和道路上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白腹金丝燕分布在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圣诞岛、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在澳大利亚是逸生种。

穴金丝燕(Collocalialinchi)

属雨燕科侏金丝燕属。穴金丝燕背部和臀部有明亮的黑褐色,带绿色光泽,有时看起来全身与冠都是黑色。胸部黑色,腹部侧翼浅灰色,在边缘有黑色斑点。翼尖圆,后翅是黑色的。尾黑色,有圆形浅凹口。体长90~115毫米,叫声很高。与白腹金丝燕相比,穴金丝燕在羽毛上没有白色斑点,而白腹金丝燕脚趾后有一簇羽毛,但穴金丝燕脚趾裸露。穴金丝燕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巽他地区、马都拉岛、马威安岛、甘尼安岛、努萨伯尼达岛、巴厘岛、龙目岛、苏门答腊岛和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基纳巴卢山的西部斜坡。

大英博物馆存放有采自马来西亚单一的穴金丝燕窝模式标本,标签为“马六甲”。穴金丝燕的栖息地通常在开阔的林地,飞翔的分布区类似于其他金丝燕种,经常环绕树枝、树冠飞翔。在洞穴光稍亮处,用唾液将植被和岩石黏结成窝巢,一般产卵2枚,燕蛋白色稍细长。穴金丝燕不属于濒危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简称“IUCN”)将其列入“低危”(LeastConcern)名录。虽然与过去相比穴金丝燕种群数量可能略有下降,但其繁衍速度令其不需列入危险物种目录。

穴金丝燕有2个亚种:苏门答腊岛金丝燕(C.l.ripleyi),产可食用燕窝。还有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和龙目岛的C.l.dediiSomadikarta。

金丝燕的食物及天敌

金丝燕以昆虫为食物,在飞翔过程中利用超声定位,猎食空中飞翔的昆虫,主要捕食昆虫种类包括蚂蚁(Formicidae)成蚁 , 膜翅目的无花果小蜂(Chalcidoid)和蜜蜂(Apidae), 双翅目的蝇类 , 鞘翅目的小型甲虫(Coleoptera), 同翅目的叶蝉(Cicadellidae)、飞虱(Delphacidae)和蜉蝣

目蜉蝣(Ephemeroptera)。金丝燕的天敌主要有蜥蜴(Lacertilia)、蟑螂(Blattidae)、白蚁(Termitidae)、蝙蝠(Chiroptera)、猫头鹰(Strigiformes)、鹰(Accipitrinae)、 蛇(Serpentiformes)、 壁 虎(Gekko)、老鼠(Muroidea)、螨(Acari)等,天敌主要危害包括吞食燕窝、雏鸟和鸟蛋;惊吓成鸟使其不能定居;产粪便污染燕窝;破坏燕屋木产卵框架驱离成鸟;部分草燕会占领金丝燕的巢穴驱走金丝燕。

作者: 马来燕窝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